關於兒童心身學的 5 個誤解

阅读时长 5 分钟
關於兒童心身學的 5 個誤解
圖片: primroseschools.com
分享

想必大家都聽過心身學。大量的此類資訊會產生大量的神話,不幸的是,這會導致父母感到困惑,無法幫助孩子,有時甚至導致受到傷害的危險。

讓我們試著了解我最常從帶孩子去約見的父母那裡聽到的神話。

迷思一-兒童沒有心身

常可以聽到大人說:「百病皆從神經來」。但一說到診斷孩子的疾病,不知為何,這個想法就讓很多人難以接受。 「他們有什麼樣的壓力壓力?他們甚至不工作!他們甚至不承擔任何責任!他們為什麼要難過?活著並且快樂!” – 這是我在第一次約會時經常聽到的。事實上,對孩子來說,我們周圍的整個世界比我們自己承受的壓力要大得多。

首先,他的神經系統尚未形成,其次,因為沒有克服壓力的心理技能,第三,對孩子來說,一切都是第一次發生。你能想像如果有一天我們被安置在一個新的星球上,那裡有新的自然和社會法則,那對我們來說會是什麼樣子?活著快樂嗎?如果這個星球上的每個人都很友好並且擁有生存所需的一切,那就太好了。

專家建議預防幼兒園霸凌行為
專家建議預防幼兒園霸凌行為
阅读时长 9 分钟
Liliya Shuvalova
Liliya Shuvalova
Psychologist

我們來看看這個「心身學」是什麼?這個術語結合了許多現象,其中心理因素引起軀體(身體)“症狀”的出現。同一個字表示研究和描述此類現象的醫學和心理學方向。

今天,世界衛生組織提供了以下統計數據:心身症患者就醫的比例約為40 -50 %。您能想像有多少人不會因此類問題而尋求醫生的幫助嗎?此外,「心身症」的名單逐年增加,引發其出現的因素也越來越多。

迷思 2 – 孩子的心身總是與疾病有關

事實上,心身症只是冰山一角。每個孩子在生活中每天都會遇到心身現象。讓我們舉個例子。
Child psychosomatics
圖片: guim.co.uk

讓我們問自己一個問題:“什麼是‘我的身體’?”我們如何確定什麼是屬於我們的,什麼是屬於世界的?想像一下:一個孩子有一顆牙齒,後來掉了。又長出了一個新的。是他的嗎?是的!那掉下來的舊的呢?現在可能不行。如果植入義肢怎麼辦?我們也能感覺到它,作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或者我們治療了一顆牙齒,醫生做了一個蛀牙——感覺就像是外國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感覺開始消失。這些身體現象將我們的「心靈」和「軀體」連結起來。

當孩子出生時,他與周圍世界互動的方式非常少。寶寶的主要語言是他的身體,他的身體天生就具有天然的需求。這正是心身語言開始發展的方式(儘管有研究表明,心身疾病可以在母親的子宮內發展,並伴隨著母親的巨大情感體驗)。隨著年齡的增長,肢體語言吸收了所有社會、文化和歷史特徵,成為孩子與外界互動「成功」的真正指標。在此背景下,「成功」是健康的、適時的發展,「失敗」是偏離這種發展的規範,是一種疾病。

安慰劑效應、反安慰劑效應、大量的幻覺——這些都是心身學領域的現象。所有這些都在健康兒童中觀察到。

迷思三 – 心身疾病是弱者的專利

心身症可能出現在任何兒童身上。他們通常表現為「堅強」的孩子,他們學習很多,經常面臨壓力、掙扎和競爭。為了定義這種生活方式,他們甚至想出了一個特殊的術語—「A型行為」。
Child psychosomatics
圖片: babycenter.com

具有這種行為的人的特徵是成就動機占主導地位,對成功、責任、攻擊性和敵意(通常是隱藏的)高度重視,匆忙,不耐煩,焦慮,言語爆發,面部肌肉緊張,持續的時間壓力感,並高度投入工作。

研究表明,具有相似特徵的人容易出現心臟和血管病變(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可能性會增加 6.5 倍)。但這種行為和心身特徵的先決條件的形成在生命的最初幾年就已經開始了!

迷思四 – 童年的所有問題都源自於頭腦

不是全部。因此,並非所有疾病都可以透過心靈治療來治療。因此,任何專家在接到疑似患有心身症的兒童的父母後,都有責任確定其是否患有心身疾病。這怎麼理解呢?

產後憂鬱症或女性不談論的事情
產後憂鬱症或女性不談論的事情
阅读时长 12 分钟
Ekaterina Frankevich
Ekaterina Frankevich
Psychologist, EMDR practitioner, member of the EMDR Association

患者必須對發生故障的系統進行全面的醫學檢查。還是沒有找到器質性原因嗎?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開始爭論心理原因的存在。

迷思 5 – 孩子的心身問題會自行消失

這種情況也會發生,但這遠遠不是規則,而是例外。如果心理問題已經上升到身體層面,就表示孩子的身體已經無法自行處理。心身疾病首先是一種疾病。這意味著他需​​要接受治療。

通常,當心身疾病出現時,心理學家會與精神科醫師或神經科醫師合作,以確保治療最有效。通常,也需要在心理教育框架內和聯合家庭治療框架內與父母合作。
文章評分
0.0
0 个评分
評價這篇文章
Maria Demina
Maria Demina
請寫下您對這個主題的看法:
avatar
  評論通知  
通知
內容 評分 評論
分享

你可能也會喜歡

兒童心身學-當身體繼續談論我們沉默的事情時
阅读时长 13 分钟
5.0
(1)
Olga Gerasimenko
Olga Gerasimenko
Practical psychologist

最新的文章

如何建立和捍衛個人界線—心理學家專家解釋
阅读时长 6 分钟
5.0
(2)
Marina Greenwald
Master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如何維持家庭與事業的平衡-一位女企業家的建議
阅读时长 5 分钟
4.6
(8)
Anastasia Medvedeva
Anastasia Medvedeva
Entrepreneur